14歲的小噹—惡性血管肉瘤與截肢手術|康乃爾黃俊元獸醫師

惡性血管肉瘤(Hemangiosarcoma)是一種源自血管的癌症,雖然在狗狗比較常見於脾臟或心臟,但有時也會長在四肢的皮膚下。這類腫瘤一開始看起來可能只是一顆普通的腫塊,不會痛、也不影響走路,但因為裡面充滿血管,常常會突然變大、瘀青,甚至破裂出血。這類腫瘤長得又快又兇,也很容易轉移到肺部或其他器官,所以不能拖延。及早發現、及早手術,是我們幫助狗狗爭取時間和生活品質的關鍵。

這篇文章分享的,是14歲的狗狗「小噹」的故事:牠的腳上突然冒出一顆腫塊,竟然就是這種不容忽視的惡性腫瘤…


第一次在診間見到小噹時,她的左後腳就很腫脹了

家人說,腳是3週前忽然腫起來的

有在動物醫院採樣過,但抹片下都只看到紅血球,沒有看到奇怪的細胞,因此先開立消炎止痛藥,但是並沒有幫助

我觸診了左後腳的腫脹處,真的不是長「一顆腫瘤」這麼簡單,她的小腿是瀰漫性的腫大,而大腿和臀部的肌群很明顯都萎縮了

這孩子已經14歲了,這隻後腳到底是什麼問題,絕對茲事體大,這關係到這隻腳到底留不留得住

我們安排在6天後採樣

狗惡性血管肉瘤
X光可見小腿骨質地異常,且周圍明顯的腫脹


採樣當天,我們將小噹給予藥物鎮靜,針對左後腳腫脹區域做了細針採樣以及組織生檢

由於家長描述她曾被採樣過,而抹片下都只看到紅血球,我原本就假設腫脹的區域應該很容易出血,所以我先在腫脹區的不同位置進行細針採樣,確認某幾個位置的出血量比較少後,我才在那些位置做組織生檢

然而組織生檢的出血狀況仍然很驚人,印象中我們加壓止血了半小時才止住從採樣處不斷湧出的鮮血

流出來的血量其實很少,但也足夠嚇人的了

狗惡性血管肉瘤
採樣完,我們用紗布與彈性繃帶幫小噹加壓止血(如果家裡的毛孩腫瘤出血,都可以這樣先加壓止血,再尋找醫療資源比較不慌張)


採樣報告出來後,細針採樣報告顯示為惡性間葉腫瘤(malignant mesenchymal neoplasm);組織生檢報告都只看到細胞壞死灶和出血灶,無法確診

通常細針採樣的診斷率會比組織生檢還低

在這孩子身上居然是相反的,細針採樣給了我們答案,而組織生檢無法

這狀況確實比較少見,但只要兩項檢查都做,讓彼此相輔相成絕對是最好的(就像我們為這孩子做的一樣)

兩份報告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「血液成分過多,腫瘤細胞量不足,需考慮血管來源腫瘤的可能性」

從第一次見面到現在13天,我們總算有了初步的結果

但要憑著這樣的結果(血液成分過多)就要決定這14歲孩子的後腳的去留,顯然是不足夠的

在診斷的環節,我們得要更精確才行

14歲這個年紀,不代表不能承受手術或醫療;但它代表的是醫療必須正確且一步到位,因為毛孩的體力不一定能撐得了過多的折騰

狗惡性血管肉瘤
生檢組織由顯著細胞壞死灶所組成,幾乎未見存活的組織分化


我們讓毛孩休息2個禮拜(剛好可以好好過年),隨後進行手術採樣

劃開腫脹上方的皮膚後,看著異常區域去剪下我們要送檢的位置,並以止血棉與縫線止血

確認採樣傷口沒有出血後,再關閉皮膚

第二次的採樣報告就沒有疑慮了,「惡性血管肉瘤」就是這一切的禍根

盡早截掉這隻腳,才能讓病患免於出血、腫瘤轉移、病理性骨折、疼痛 等風險

狗惡性血管肉瘤
手術採樣,需要像這樣切開皮膚,毛孩也需要麻醉,所以會是手術前的最後一道防線,通常不會第一次採樣就做

狗惡性血管肉瘤
惡行惡狀的腫瘤細胞,可以看到深紫色的細胞核有大有小


手術日訂在3月底的某天

小噹的家人告訴我們:最近小噹精神、食慾都比較差,而且腫脹的那隻腳不願意著地,明顯更加腫脹

術前的X光顯示:這隻腳的小腿骨因為腫瘤的侵蝕而骨折了

我們稱作病理性骨折(pathological fracture)

骨折是非常非常疼痛的,也難怪會影響精神和食慾

小噹再忍耐一下下,幾小時候我們抱妳走出手術室,妳就不會那麼痛了

狗惡性血管肉瘤
手術前幫小噹拍的左後腳X光,已經病理性骨折,雖然不捨,但X光已經宣判這隻後腳一定要移除了


手術開始

我們這次是進行左後腳截肢,目的是幫小噹擺脫掉位在小腿的惡性腫瘤

截斷後肢的位置在大腿骨的中段,沒有截到更高位是因為我希望肌肉的損傷更少一些、手術時間更短一些

在皮膚上劃定欲切除的邊界,然後切開皮膚與皮下脂肪,抵達肌肉層

我們先截斷大腿內側的肌群,同時找到股動脈和靜脈,這是供應後腳最大條的血管,也是手術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,先把它們紮掉,接下來的步驟就安全(不會大出血)了

接著截斷大腿外側的肌群,肌肉都很厚,需要花點時間慢慢處理,直到肌肉都被完全切斷、只剩亮白色的大腿骨連著後腳

我們使用骨鋸把大腿骨切斷再打磨後,用剛剛剩下的肌肉把骨頭包起來、縫合,手術順利結束

狗惡性血管肉瘤
打叉叉的部分就是腫瘤區,大腿上淡淡的一條線,就是這次要切的範圍

狗惡性血管肉瘤

狗惡性血管肉瘤
先把可能會造成大出血的股動脈、股靜脈結紮起來,接下來的步驟就安全許多了

狗惡性血管肉瘤
截肢後送檢病理單位,可以看到被剖開的血管肉瘤本人,右邊的是膝膕淋巴結,幸好沒有被轉移


手術後

小噹的傷口癒合得很好,她幾乎在術後第5-7天就開始學著怎麼用三隻腳走路了

但她的體重有慢慢下滑的趨勢,食慾也時好時壞的、沒有到很穩定

而且偶爾會嘔吐

這不應該是截肢手術後會出現的併發症,因此我們追蹤了血檢

驗了才發現她的腎指數比手術前高了許多,可能是因為小噹的年紀很大,也可能是因為麻醉、或手術本身,或甚至是術後的用藥 導致的

我們開始教家長 幫小噹皮下點滴,每天施打、為期一個月


開始打皮下點滴後,小噹的精神、食慾都有顯著的改善,也不會再吐了

腎指數終於是順利降了下來,回到正常的範圍

看著小噹順利擺脫惡性血管肉瘤的侵襲,雖然少了一隻腳、但還是能自在行走的樣子(當然,和以前四肢健全時相比,還是比較費力)

也看著家長們從初診時的擔心、緊張;重複採樣時的壓力山大;再到 小噹手術順利復原 的情緒舒緩與感謝

我們當獸醫師的小小成就感正來自於此

小噹是個勇敢的孩子

狗惡性血管肉瘤
不論四隻腳、還是三隻腳,家人對小噹的愛只會與日俱增,永遠不會減少


作者 黃俊元
我是一名腫瘤科獸醫師,
2015年起服務於康乃爾動物醫院。
從小在狗狗貓貓的圍繞下長大,還在大學時養了一隻雞,
高中時,最愛的狗因淋巴癌過世,從此立定了未來的志向。
對我而言,
所有努力與對自己的苛求,都是為了給病患更好的照顧。
持續不斷在獸醫腫瘤學的領域進修,是我的興趣;
陪著毛孩和家長走過每段勇敢的旅程,是我的日常。

專長
腫瘤外科
腫瘤內科
內視鏡微創手術

學歷
2012-2014 中興大學獸醫所 碩士 ﹝腫瘤科﹞
2007-2012 中興大學獸醫系 學士

經歷
2015至今 康乃爾動物醫院 腫瘤科 獸醫師
2011-2013 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 腫瘤科獸醫師
商業週刊《良醫健康網》獲選「2021年百大寵物醫生」
清華大學《關懷生命社》 講師
台灣獸醫內視鏡微創醫學會 會員
台灣獸醫外科專科醫學會 會員
AOVET瑞士小動物骨科醫學會 會員

哪裡也能找到我
Facebook—黃俊元獸醫師 - 康乃爾動物醫院腫瘤科門診
Instagram—黃俊元獸醫師的腫瘤科日常

康乃爾動物醫院 - 診療內容

新竹動物醫院竹北動物醫院動物醫院夜間急診